中华网
2018-01-05
鱼塘软件破解互联网+政务难题
简政放权,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是推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更是惠及民生、提升民众获得感的重要改革方向。李克强总理多次公开敦促,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让政府服务变得更“聪明”。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进一步阐述,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勃兴,“云政务”的概念也呼之欲出。依托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政务”新模式也呼之欲出。

“互联网+政务”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难题
 

推进“互联网+政务”,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实际上已经成为官方和民间的普遍共识。也正是基于此,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部门,都在致力于“政务云”、“智慧城市”等系统的建设应用。在这一风口之下,政务服务也由此迅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除了早已提前布局BAT,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在快速跟进,网易、浪潮、中科曙光、华为、万达、京东等一众巨头也早就入局。
 

政府政务系统的云化、互联网化格局业已形成:就内部管理而言,从流程优化,到行政审批一条龙服务,“互联网+政务”的优势已经凸显。人民群众以往遭遇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大提高,只要带齐材料,以前一两个月都难以办好的事情,现在去一趟就能解决。
 

但无论是“政务云”还是“互联网+”,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一些地区和部门当前网上政务服务存在的服务不便捷、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线上线下联通不畅。普通群众对于所办事项需要的手续和材料不了解,电话咨询渠道不顺畅、效率较低等现实问题,使得“互联网+政务”难以有效落地。线上线下联通不畅、办事群众与政务经办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交流成本高企,让旨在提升政务效率的“互联网+政务”,难以落地。“最后一公里”成为制约提升行政效率的瓶颈所在。如何破除这一瓶颈,成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模式的关键所在。
 

鱼塘软件:实时在线的政务管家
 

破解“互联网+政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关键在于打通线上线下,实现群众与办事人员无障碍的沟通交流。但如果要实现政府工作人员与群众的实时交流,传统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留言等交流方式又存在效率低下等弊端。只有实现“1对n”的交流服务,才能实现对目前“互联网+政务”难题的破局。
 

互联网科技的魅力在于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看似处于无解境遇,但互联网优质产品却能给出峰回路转的创新路径。实际上,只要搭载鱼塘软件,“互联网+政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只要政府部门将政务咨询的线上通道设置为自动回复的公众号二维码,办事群众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就能够做到将所有公众账号客户咨询信息全部对接到鱼塘软件。办事群众关注、新到消息,鱼塘软件都有铃声提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去接待。工作人员通过鱼塘软件后台,直接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端与办事群众展开实时的在线交流。
 

在实时交流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针对群众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有效提醒。群众在去政府部门办事之前,就能准备好所需的材料。这种把功课做在前面的交流模式,确实能让群众少跑很多冤枉路。
 

鱼塘软件可以与人工智能有效结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后台知识库预设信息内容。当群众对相关内容进行提问时,工作人员一键发送知识库内容,对相关问题实现秒回似的的答复。相较于热线电话,鱼塘软件的优势在于一个工作人员可以同时接待多个粉丝咨询,而且接待咨询服务的数量没有上限,聊天记录还能够长期保存。据已经采用鱼塘软件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反馈,通过使用鱼塘软件,工作效率是之前的8-10倍,日接待咨询量总数是之前的10多倍。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使用鱼塘软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鱼塘系统的吸粉功能也非常强大:自从2017年六月份开始使用鱼塘软件起,每月的粉丝增长量呈现飞速增长的状态。除此之外,微信后台的一对一交流,也大大提升了粉丝的粘度。文章内容的阅读数量和粉丝留言互动的数量也明显增多。
 

“我们公众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辖区内群众对于线上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一位地方政府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说,“感觉非常明显,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发布的内容越来越关心。越来越多的粉丝,现在是以朋友的心态对待我们运营者,这对我们而言其实是很大的鼓舞。”

来源:http://tech.china.com/article/20180105/2018010595472.html